CPU / 中央處理器
-
散熱用料也大升級,Ryzen 7000處理器的IHS底下用了黃金與液金散熱
AMD下一代的Ryzen 7000處理器,在內外都進行了大幅度改動,除了用上了新的製程架構,處理器的脆弱腳針也換成了觸點式的LGA封裝,就連外層保護晶片的IHS散熱蓋都換成了奇特的不規則形狀,如今有外媒搶先取得了IHS實體樣貌,發現AMD也在這部分的導熱方面下了相當的功夫。 AMD官方以「章魚」來形容自家IHS散熱蓋的外型,它之所以會被設計這樣的原因在於Ryzen 7000將處理器的電容全部都安排在了正面,不像Intel是選擇設計在背面,但也因為Ryzen 7000正面的電容實在太多,足以將整個處理器圍一圈,讓IHS散熱蓋的焊接必須在夾縫中求生存,所以就變成了這種奇特外型。 正因IHS蓋的8個固定點都位在電容之間,外媒表示開蓋的過程相當的困難,每個點都有使用散熱介質來固定,在逐一撬開之後,整個IHS蓋為了達到更好的熱量傳導,直接在底層度上了一層黃金,並在核心與I/O的小晶片位置塗上上「液態金屬」的散熱膏,對比Intel到了12代還在使用低成本的焊錫,AMD可說是下了重本。 液態金屬在受熱之後會從固態轉變成黏稠的液態,可以與導熱金屬形成更緊密的結合,達到更好的熱量傳導效率,一般是高階客製化主機才會使用的散熱材質。 消息來源:https://wccftech.com/amd-ryzen-7000-desktop-cpu-delidded-ihs-features-gold-plating-with-high-quality-liquid-tim-for-zen-4-ccds-and-io-die/ ★快來追蹤/加入我們!!! FB玩家社團: Instagram頻道:
-
Intel Meteor Lake/Arrow Lake規格曝光,傳將使用全新LGA 2551腳位
即便13代Raptor Lake都還沒現身,就有更多關於14代Meteor Lake的消息,我們都知道Intel在12代Alder Lake用上了全新的製程、架構設計之外,也採用了全新LGA 1700腳位,讓處理器尺寸從原本的正方形變為長方形設計,也因為高度的變化,散熱器也需要有專門對應LGA 1700的扣具才能確保散熱效能。 不過根據Intel過往的傳統,每個腳位使用週期都不長,基本上大約每兩代就很有可能被汰換,不像對手AM4腳位如此長壽,甚至改了AM5也不用換散熱器,Intel這邊硬要說最長壽的大概是6~9代用的LGA 1151,但事實上Intel還是弄出6、7代僅支援100/200系列主機板,而8、9代僅支援300系列主機板的分法,兩邊之間即便腳位一樣但還是完全不相容,所以嚴格來講要分開來算。 而這樣的傳統似乎還會一直延續下去,根據外媒消息,14代Meteor Lake以及15代的Arrow Lake可能會採用全新的LGA 2551腳位,並且知名爆料大神Moore's Law Is Dead還曝光了實體照片,雖說LGA 2551比LGA 1700多了將近50%腳位,不過大小並沒有太大的差異,實際尺寸為38x46mm,代表僅比LGA 1700寬0.5mm、長1mm,對於現今市面上大部分散熱器的接觸面積應該都不是大問題,重點大概是高度以及鎖點是否相同,才能確定是否能直上。 綜合目前的消息來看,Meteor Lake將採用新的Intel 4製程,架構方面可能會採用與13代類似的大小核設計,但改為Redwood Cove+Crestmont的組合,且可能完全捨去DDR4僅支援DDR5,推測於2023年Q4問世,更後面的15代Arrow Lake則是再度製程更新到Intel 20A並採用Lion Cove+Skymont的配置,預計2024年才登場,當然,這些處理器正式登場時間還久,變數依舊非常大,稍微參考一下就好。 ★快來追蹤/加入我們!!! FB玩家社團: Instagram頻道:
-
AMD EPYC處理器與AMD Instinct加速器為全球最頂尖Exascale等級超級電腦挹注效能,創下業界首見壯舉,勇奪Top500、Green500以及HPL-AI效能排行榜冠軍大滿貫
AMD(NASDAQ: AMD)展現其於高效能運算(HPC)領域持續領先的領導地位,為全球最快與最佳能源效率的超級電腦挹注頂尖效能,在最新出爐的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與Green500排行榜奪得卓越成績。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(ORNL)的Frontier系統以1.1 exaflops的效能勇奪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冠軍,成為全球最快的超級電腦,也是首部突破exascale等級門檻的系統。在最新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中,Frontier的效能不僅比第二名系統高出兩倍以上,也超越其後七部系統的效能總和。 此外,Frontier測試與開發系統(TDS)在Green500排行榜奪冠,以搭載優化的AMD第3代EPYC處理器與AMD Instinct MI250x加速器的系統機櫃創下每瓦62.68 gigaflops的能源效率。最後,Frontier的混合精度運算效能在High-Performance Linpack-Accelerator Introspection(HPL-AI測試)中取得6.86 exaflops的成績。Frontier接下來將進行系統測試與驗證,在2022年稍後進行最終驗收與初步開放科學存取,並預計從2023年初起全面為科學使用開放。 在其他搭載AMD EPYC與AMD Instinct MI200的系統中,芬蘭CSC(芬蘭IT科學中心)的LUMI超級電腦以152 petaflops的效能拿下Top500排行榜第三名,並以每瓦51.63 gigaflops的能源效率取得Green500排行榜第三名。法國國家HPC機構GENCI以及法國國家高等教育運算中心CINES合組的Adastra系統則奪下Top500排行榜第十名與Green500排行榜第四名。這些系統進一步凸顯AMD Instinct加速器在節點、機櫃及系統層面的頂尖效能與效率。 此外,Top500與Green500排行榜充分展現出AMD解決方案在HPC產業迅速拓展版圖。在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中,AMD共為94部系統挹注動能,年成長率為95%。此外,AMD Instinct MI200加速器首度登上Top500排行榜,即一舉拿下7個席位。這一代基於AMD Instinct的系統所帶來的效能,幾乎等於Top500全球超級電腦排行榜中其他161部加速型系統的Flops效能總和。 在Green500排行榜上,AMD EPYC處理器與AMD Instinct加速器組建出全球前四大效率最高的超級電腦。除此之外,AMD產品在前十名中拿下八個席位,在前二十名中也奪得十七個席位。 AMD資深副總裁暨資料中心解決方案事業群總經理Forrest Norrod表示,我們非常高興看到AMD EPYC處理器與AMD Instinct加速器組建出全球最快與最佳能源效率的超級電腦,以及首部突破exascale等級的超級電腦。要解決全球最複雜的挑戰,創新以及為超級電腦提供更強效能與效率至關重要。AMD EPYC處理器與AMD Instinct加速器將持續加速高效能運算的發展,並為各界帶來拓展科學發現所需的效能。 橡樹嶺領先運算中心科學總監Bronson Messer表示,基於AMD與HPE的Frontier超級電腦代表著科學界與HPC產業的巨大進步。我們與AMD的合作對於我們部署領先全球的運算科學平台至關重要。Frontier超級電腦藉由更強大的AMD CPU與AMD Instinct加速器,以及進階的AMD ROCm 5開放軟體平台的綜合效能,提供研究人員所需的一切效能,推動科學研究造福全人類。 芬蘭CSC(芬蘭IT科學中心)LUMI領先運算機構總監Pekka Manninen表示,LUMI是EuroHPC的其中一部世界級超級電腦以及人工智慧的頂尖平台,兼具環保永續與領先效能的設計理念。AMD EPYC處理器和AMD Instinct加速器幫助我們實現雄心勃勃的科學研究目標,同時達成甚至超越歐盟最嚴苛的氣候保護規範目標。我們對於創下每瓦51.63 gigaflops的能源效率成績,並奪下Green500排行榜第三名深感自豪。 AMD在HPC領域處於領先地位,協助合作夥伴與客戶部署各種規模的叢集系統,包括製造業、生命科學、金融服務、氣候研究等關鍵研究領域。舉例來說,AMD EPYC處理器為泰國國家科技發展署最新的超級電腦提供動力,為推動醫藥、氣象預測等領域的研究提供效能。此外,俄亥俄州超級電腦中心近日發表全新的HPC叢集系統Ascend,由搭載AMD EPYC處理器的戴爾科技集團PowerEdge伺服器組成。 AMD Instinct and ROCm產業體系為客戶提供HPC、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的關鍵應用,並為科學與工業應用提供HIP與OpenMP®程式模型、編譯器工具鏈以及分析工具。此外,AMD Accelerator Cloud提供遠端存取、評估和充分利用AMD Instinct加速器與ROCm軟體的環境。 雲端HPC擴大對運算的存取,釋放關鍵研究應用和商務工作負載,帶來更好的設計產品並加快上市時程。最新Google Cloud C2D虛擬機器(VM)的機密運算方案擴大AMD EPYC處理器的發展動能,為頂尖雲端服務供應商提供高效能與效率的HPC解決方案。電動超跑創新廠商Rimac最近部署Microsoft Azure HBv3虛擬機器,搭載採用AMD 3D V-Cache技術的AMD第3代EPYC處理器,以提升其電動超跑模擬的效能與擴充能力。
-
龐大通道支援性、雙南橋晶片原來這樣玩,AMD 600晶片組主機板通道規格曝光
AMD為下一代Ryzen 7000處理器準備了新的600晶片組主機版,並分為X670E、X670和B650三種型號,其中X670E、X670是採用雙晶片設計,雖然可想而知是為了提供更為強大的通道支援性,但官方並未明說實際的差異為何,於是乎近期就有外媒揭露了Ryzen 7000與600晶片組的通道支援功能。 根據TechPowerUP取得的資訊,Ryzen 7000處理器本身將會提供28條PCIe 5.0通道,其中4條用於和晶片組連接,因此實際可以使用的數量為24條。這24條中,有16條是用於PCIe插槽上,支援X16或X8/X8的通道分配模式。 剩餘的8條則支援General Purpose,也就是能夠讓主機板廠自由運用,可以選擇直接做成M.2 SSD插槽,也就說玩家將能夠期待新一代主機板可以直接安裝2組PCIe 5.0 M.2 SSD,或是將其運用在USB4、Thunderbolt4上。 此外,處理器本身可以直接掌管4組USB 3.2 Gen 2、1組USB 2.0,其中有3組USB 3.2 Gen2可以支援DP Alt Mode,也就是能夠做成USB Type C介面來支援視訊輸出,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處理器最高支援4組的HDMI/DP/DVI視訊輸出介面,除了提供單獨的HDMI、DP埠之外,板廠也可以將多的視訊通道與USB 3.2 Gen 2一同合併使用。 600晶片組的設計上,AMD選擇與控制晶片大廠ASMedia合作打造了代號為「Promontory 21」的B650晶片組,並透過兩顆串聯的方式組合成X670或X670E晶片組。 Promontory 21晶片提供12條PCIe 4.0通道,值得留意的是,X670、X670E只有主晶片使用4條PCIe通道來與CPU相連,並另外再分出4條PCIe 4.0通道來與副晶片連接,簡單來說,B650可用的PCIe 4.0通道數量為8條,X670、X670E則是4+8,共計12條。 另外,每顆Promontory 21還能夠支援4條PCIe 3.0通道,且可以轉換為SATA 6Gbps模式,等於B650主機板可以原生支援4組SATA介面的硬碟,而X670、X670E則翻倍到8組。 USB支援性的部分,Promontory 21提供6組USB 2.0和6組USB 3.2 Gen 2,同時允許將其中兩組的USB 3.2 Gen 2進行合併為USB 3.2 Gen 2X2。 綜合下來,光是B650主機板最高將能擁有2組PCIe 5.0 M.2 SSD插槽、2組PCIe 4.0 M.2插槽與高達17組(5+12)的USB連接埠;而X670、X670E則可以安裝2組PCIe 5.0 M.2 SSD、3組PCIe 4.0 M.2 SSD以及誇張的29組(5+12+12)的USB連結埠,這樣的擴充性真的恐怖。 ★快來追蹤/加入我們!!! FB玩家社團: Instagram頻道:
-
功耗上限略為提高、無須超頻直上5.5GHz,AMD闡述更多有關Ryzen 7000的相關細節
在23號的發表會上,AMD預告了下一代Ryzen 7000處理器在單核性能將能提升15%、多核超越對手31%,更親自展示在《東京:鬼線》的遊戲中,處理器的時脈可以達到5.5GHz!而在發表會後的專訪中,AMD的工程團隊為大家講解更多Ryzen 7000處理器的一些核心細節。 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,Ryzen 7000將需要搭配全新的AM5腳位,透過全新的腳位設計,一些原本在AM4腳位上受到限制的規格也因此能得到解放。AMD表示,Ryzen 7000的TDP功耗將從過去的105W提升到了125W,核心總功耗(PPT)則放寬到170W,對比AM4的142W限制要多出約30W。 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的Ryzen 7000處理器都會吃上170W,只是放寬功耗上限之後,核心相對就必較不容易遇到功耗瓶頸,多核心的性能也能因此獲得更高的成長,這對於喜愛超頻的玩家來說反而是一大好消息。 另一個好消息是,這一次600晶片不論是哪一個系列都有保留了超頻選項,代表玩家即便使用B650晶片組主機版,也一樣可以為處理器進行超頻,這點比起對手陣營的B系列只能超頻記憶體來說,顯得更具誠意。 然而對於沒有超頻需求的玩家來說,在得知處理器功耗上升的情況下,可能會擔心自己的散熱設備是否會因此跟不上?關於這一點從AMD在實驗室的測試結果來看,應該是不用太擔心。 AMD發表會展示的16核心Ryzen 7000是他們在4月底所做出的原型產品,在進行效能測試的時候,團隊使用的是280mm的ASETEK水冷,就是由兩顆140mm風扇負責水冷排散熱的中階產品來替處理器散熱。 在這樣條件下,處理器在遊戲或高負載工作中,核心的瞬間最高頻率可以直接落在5.2~5.5GHz之間,換言之,我們在發表會看到的5.5GHz時脈就是處理器預設的爆發時脈,「完全沒有額外超頻」,對比Intel必須出動頂級360mm水冷才能在不過熱的前提下保持相同的頻率,看起來AMD的Ryzen 7000在發熱問題上應該是沒什麼好擔心的才是。 此外,在新增的通道支援性方面,Ryzen 7000本身將能夠支援28條PCIe 5.0通道,不過實際可使用的通道數量為24條,剩餘的四條官方沒有說明用途,但估計是作為I/O通道,供應給USB 4使用。 而DDR5記憶體的部分,Ryzen 7000也號稱透過自家的Infinity Fabric技術實現與DDR5記憶體1:1對頻,理論上這代表處理器能夠支援更好的記憶體超頻功能,也減少記憶體速度過高發生錯誤造成的突發性當機的問題,但官方並沒有表示所能支援1:1頻率的上限是多少就是了。 再來是本次Ryzen 7000將全面性的加入RDNA 2架構內顯,打破過去Ryzen家族只有少部分型號才有內顯,且通道還被閹割的悲慘顯限制。更重要的是,比起那個因為閹割掉了影像編碼功能而被嫌棄到爆RX 6500 XT,Ryzen 7000的內顯在這部分將會完整保留,就連最新的AV1編碼也能正常進行轉檔輸出呢! 最後就是AMD為Ryzen 7000處理器所加入的Smart Access Storage(SAS)功能,它可以讓處理器直接讀取SSD內的資料,省去過往需要先將資料轉移到系統記憶體RAM中的步驟,大幅度提升遊戲的載入和讀取效率,讓PC能夠如同Xbox Series X/S利用Direct Storage來實現高速啟動遊戲的功能。 事實上SAS本身就是以微軟的Direct Storage所延伸而來的,SAS甚至是直接照搬相同的演算法和API,但差別是,Direct Storage本身只能算是一個軟體驅動功能,而SAS則是存在於處理器內,這代表SAS在功能上有著更高的優先層級,受到其他硬體或系統的干擾因素更低,能夠帶來更低的讀取延遲和提供更好的效能表現。 此外,AMD也知道PC主機的環境不像Xbox那樣是走單一硬體規格,所以SAS技術本身在設計上也是遵循AMD一貫的高度相容性與開放作風,所以並沒有打算特別設計專數API,只是單純的在玩家如果擁有AMD硬體設備的前提下,能夠額外獲得比Direct Storage更好的功能效益,而非是要做出技術獨佔,確保玩家能夠保有更高的硬體搭配自由度。 然而即便如此,SAS技術還是有一定的限制存在,玩家使用的SSD硬碟必須是PCIe 4.0或PCIe 5.0通道版本,且對速度有著一定的基本要求,目前官方還沒有正式對外公布實際的標準為何,只有說明未來會提供相容性的硬體清單,可能也代表未來會有相關的SSD認證計畫也說不定。 ★快來追蹤/加入我們!!! FB玩家社團: Instagram頻道:
-
AMD在COMPUTEX 2022展示領先業界的遊戲、商用及主流PC技術,全新強大的AMD Ryzen 7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,採用Zen 4和AMD Socket AM5插槽平台,在效能與連接性方面實現令人驚豔的躍升幅度
AMD(NASDAQ: AMD)今日在2022年台北國際電腦展(COMPUTEX)上,展示運算技術的最新創新成果,推升高效能運算體驗。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揭示即將推出的Ryzen 7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,憑藉全新的“Zen 4”架構,將在2022年秋季上市時帶來顯著的效能提升。此外,蘇姿丰博士也展示AMD在行動市場的強勢成長與動能,在預計有超過200款搭載Ryzen 6000系列處理器的超輕薄、遊戲和商用筆電設計中,目前已經推出或發表了超過70款。此外,AMD高階主管發表Ryzen行動產品陣容的最新成員“Mendocino”、最新的AMD智慧技術SmartAccess Storage,以及全新AM5平台的更多細節,包括各大主機板製造商的鼎力支援。 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博士表示,我們在COMPUTEX 2022上展示各大PC供應商在超輕薄、遊戲與商用筆電中持續擴大採用擁有領先業界效能與電池續航力的Ryzen 6000系列行動處理器。藉由即將推出的AMD Ryzen 7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,我們將透過新一代5奈米製程“Zen 4”架構為桌上型市場注入更多領先優勢,並為遊戲玩家與創作者提供無與倫比的高效能運算體驗。 全新Ryzen 7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採用超高效率的5奈米製程“Zen 4”架構打造,持續擴展Ryzen 5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的創新與領先效能。新款處理器每個核心配置容量加倍的L2快取,並配備更高的時脈速度,單執行緒效能可望比前一代提升超過15%,帶來頂尖的桌上型PC體驗註1。在主題演講中展示的Ryzen 7000系列桌上型處理器量產前工程樣品,能夠全程以5.5 GHz的時脈速度運行3A級遊戲大作;另外在Blender多執行緒渲染工作負載的效能也比Intel Core i9-12900K高出30%以上註2。 除了全新“Zen 4”運算晶片,Ryzen 7000系列處理器也搭載全新6奈米製程的I/O晶片,內建基於AMD RDNA 2的繪圖引擎,採用AMD Ryzen行動處理器的全新低功耗架構,並能夠支援DDR5和PCI Express® 5.0等最新記憶體和連接技術,以及支援多達4個顯示器。 全新AMD Socket AM5插槽平台為要求最嚴苛的狂熱級遊戲玩家提供先進的連接性。全新插槽採用1718針腳LGA設計,支援高達170瓦TDP的處理器、雙通道DDR5記憶體及全新SVI3電源基礎架構,為Ryzen 7000系列處理器挹注領先業界的全核效能。AMD Socket AM5插槽配備業界最多的24條PCIe 5.0通道,使其成為最快、最大、最高擴充性的桌上型平台,支援新一代及更高等級的記憶體與顯示卡。 · X670 Extreme:PCIe 5.0支援兩個顯示卡插槽和一個記憶體插槽,帶來最強大的連接性和極致的超頻能力。 · X670:PCIe 5.0支援一個記憶體插槽及選配的顯示卡支援,滿足狂熱級玩家所追求的超頻功能。 · B650:PCIe 5.0支援記憶體,專為講究效能的使用者量身設計。 華擎、華碩、映泰、技嘉、微星等合作夥伴廠商預計將推出涵蓋上述三種晶片組的主機板型號, Crucial、美光、群聯等眾多合作夥伴也將推出PCIe 5.0儲存解決方案。 #圖=AMD Ryzen行動產品陣容持續擴大 全新“Mendocino”處理器為兼具效能及價值的完美組合,將提供出色的日常效能,建議售價預計為399美元至699美元。採用“Zen 2”核心並內建基於RDNA 2架構的顯示核心,全新處理器設計旨在提供價格範圍內最佳的電池續航力和效能,讓使用者能以極具吸引力的價格充分釋放他們的筆電效能。 首批採用全新“Mendocino”處理器的系統將由OEM合作夥伴廠商於2022年第4季推出。 AMD Advantage筆電設計旨在提供卓越的遊戲體驗,帶來頂尖效能、精緻的高更新率畫面、出色電池續航力等。AMD Advantage系統採用AMD智慧技術,結合各項先進功能,使AMD CPU和GPU能夠協作運行,幫助消除各種系統瓶頸並發揮極致效能與效率。AMD今日發布智慧技術系列的最新成員AMD SmartAccess Storage註3,支援Microsoft DirectStorage,並運用AMD Smart Access Memory及其他AMD技術,幫助縮短遊戲載入時間並加快紋理串流(texture streaming)。有關AMD SmartAccess Storage的更多訊息將在未來幾個月公布。 全新AMD Advantage系統將由Alienware、華碩、聯想、HP等OEM合作夥伴廠商推出,Metamechbook和Origin PC等系統整合商也將推出全新設計。 此外,Corsair將推出首款專為遊戲玩家及實況主設計、採用AMD Advantage設計框架的筆電,配備由Elgato熱門Stream Deck軟體提供支援的整合式10鍵串流控制中心,以及1080p高逼真度串流等級的網絡攝影機。
-
對抗NVIDIA的Grace Hopper,AMD的Instinct MI300將可能會有APU版本
NVIDIA前陣子預告了GPU與CPU結合的Grace Hopper超級晶片,要來挑戰AMD、Intel在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的地位,對此兩家廠商自然是不可能坐以待斃,像是Intel在剛結束不久的Vision 2022大會上就展示諸如Arctic Sound GPU、Habana Gaudi 2深度學習處理器等多款新品,而AMD這邊則是有PPT流出,下一代的Instinct MI300運算卡將會導入Zen 4架構的處理器。 AMD的Instinct MI系列是為伺服器、資料中心所設計的GPU產品,主要是用AI加速運算,依照先前的資訊,下一代的MI 300的MCM膠水拼接將4塊小型的GCD晶片組合成一顆完整的GPU。 而在近期的流出簡報資料中,我們可以得知MI300的GPU核心將會使用CDNA3架構,並搭配HBM記憶體,且有很高的機率會用上速度更快的HBM3,此外還會將首次引入Zen 4架構的CPU核心! 雖然將CPU+GPU封裝在一起的組合不是什麼新鮮事,但過去多數情況是CPU為主、GPU只是用於輔助運算,而MI300的設計則顛倒過來,在GPU的產品上加入輔助用的CPU來強化運算效能。然而就算是伺服器,主機本身也是需要先裝上獨立的處理器之後,才能依需要加裝圖形卡、網路卡等其他設備,MI300究竟為何要「多此一舉」額外添加CPU核心的目的暫時還不明朗。(為建構超級電腦做準備?) 目前這款MI300預計會在今年的第三季在AMD的實驗室裡進行相關測試,預計是要在明年的時候與NVIDIA的Grace Hopper和Intel的Ponte Vecchio進行對抗,換言之想知道MI300是否在用途是否會有所變化,可能還等上一段時間才能揭曉。 ★快來追蹤/加入我們!!! FB玩家社團: Instagram頻道:
-
Intel於Vision 2022大會上展示14代Meteor Lake處理器
儘管Intel 13代Raptor Lake都還未正式現身,Intel已經在14代開始布局,不僅先前已經多少透漏了一些規格、架構資訊,前陣子更是證實Meteor Lake已經成功在Windows、Chrome以及Linux上啟動,代表Intel 4(7nm)製程相當順利。 而在本次Vision 2022大會上更是率先展示了14代Meteor Lake筆電版晶片,可以看到Meteor Lake分為兩種尺寸,一種為普通封裝以及高密度封裝,理論上兩種尺寸封裝配置相同,但功率可能不同,較小尺寸的估計是用在輕薄筆電上。 此外也有外媒提供了Meteor Lake晶片內部架構圖,讓大家一窺這次Meteor Lake設計結構,Meteor Lake將採用模組化設計,將分為I/O區塊、SOC區塊以及計算區塊,其中計算晶片採用Intel 4製程、GPU晶片則是使用台積電N3製程,SOC晶片則是台積電N4/N5製程,核心配置上雖還未公布,不過依舊是大小核混合架構,大核為Redwood Cove,小核則是Crestmont。 Intel也確認Meteor Lake將擴展125W,這沒意外就是桌上型版本,不過可惜的是目前還沒有一同亮相,Meteor Lake有望在2023年問世,若13代發售時間在今年底,沒意外14代最快也要2023年底,從這次Alder Lake的經驗來看,Meteor Lake在新製程的加持下性能應該不用太擔心,但希望功耗、溫度能再漂亮一點(笑)。 ★快來追蹤/加入我們!!! FB玩家社團: Instagram頻道:
-
英特爾推出地表最強行動工作站平台—第12代Intel Core HX處理器,全新HX處理器為迄今最強大的第12代Intel Core筆電處理器
在今天的Intel Vision 2022中,英特爾為第12代Intel Core筆電處理器產品線推出7款全新筆電處理器。第12代Intel CoreHX處理器於筆電封裝當中採用桌機等級的晶片—為CAD、動畫和視覺特效等專業工作負載,提供高水準的處理能力。HX處理器出廠預設即可超頻,並提供Core i5、Core i7、Core i9等型號。 「憑藉第12代Intel Core HX處理器的新核心架構和更高的功耗限制,英特爾讓內容創作者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,應付最嚴苛的工作流程—例如在背景執行3D渲染,同時調整場景中的其它3D物件。您可以按照自己的進度工作,不必再等待運算密集的工作負載完成。玩家和內容創作者也將獲得高頻寬平台技術,例如支援RAID的PCIe Gen 5,以及支援ECC記憶體,確保高水準的資料完整性和可靠性。」 - Chris Walker,英特爾企業副總裁暨行動客戶端平台總經理 專業人士和創作者需要更多的處理能力和更高的平台頻寬,以便更快地調整內容。這讓企業和影音製作公司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下,更好地達成目標與預算的平衡。第12代Intel Core HX處理器藉由更多的核心、記憶體和I/O,於多執行緒工作負載當中提升65%效能1, 同時利用Intel Thread Director 技術汲取強力的效能核心和效率核心優勢,讓專業人士能夠在辦公室、家庭或是移動中以最高效率創作、寫程式、渲染和工作,進而達成最強行動工作站平台。除了作為商用主力之外,第12代Intel Core HX更提供遊戲動力平台,將為遊戲玩家所熟知與喜愛的遊戲,提供更高的幀率。 第12代Intel Core HX處理器產品線於創新的筆電設計當中,提供真實世界的生產力、協作、內容創作、遊戲和娛樂: · 最多提供16核心(8個效能核心和8個效率核心)和24執行緒,並運作在 55W的processor base power。 · 處理器提供16條PCIe Gen 5通道,並由專用的Platform Controller Hub(PCH)提供4x4 PCIe Gen 4通道,提升頻寬和更快的資料傳輸。 · 業界首創解除限制和可超頻的筆電處理器系列。 · 記憶體最高支援至DDR5/LPDDR5 128GB(最高至4800MHz/5200MHz)和DDR4(最高至3200MHz∕LPDDR4 4267MHz),以及支援錯誤更正碼(ECC)功能。 · 包含Intel Wi-Fi 6/6E(Gig+)2的設計,改善連結性並使用新的6GHz頻譜。 預計今年主要的OEM廠商,包含來自Dell、HP、Lenovo和多家廠商,將推出超過10款採用第12代Intel Core HX處理器的工作站和遊戲系統設計。
-
Intel Vision 2022大會登場、首波推比HK版處理器還要更快的全新Alder Lake-HX版筆電處理器
Intel 12代處理器除了效能飛躍之外,還創造了好幾種新的變種型號,像是比Core i9-12900K還要更快的Core i9-12900KS,又或是在筆電上多出來的Alder Lake-P系列處理器等等,而緊接著在10號晚間舉辦的Vision 2022大會上,Intel再替筆電處理器加入了比Alder Lake-HK系列更高階的Alder Lake-HX系列。 不同於HK系列僅有Core i9的款式,Alder Lake-HX的產品將會完整Core i9、Core i7、Core i5家族,在規格上HX版本很像是將原本桌機版的處理器完整下放,像是Core i9-12900HX的P-Core核心數量就從HK版的6C/12T變成了8C/16T。 不過官方為了讓處理器能夠適應筆電的有限空間,還是有做出一些修改,例如把晶片的厚度從桌機版本4.4mm降為2.0mm,同時在功耗上做出比較多的限制,讓HX處理器不至於吃到動輒200W以上的電力,但基礎功耗還是來到55W,最大功耗更是上看到157W,對比Core i9-12900HK的45W和115W,發電和耗熱儼然變得更為嚴峻。 此外在擴充性上,HX處理器也幾乎是比照桌機版本,能夠支援最高16條的PCIe 5.0、20條的PCIe 4.0、12條的PCIe 3.0通道,允許筆電裝下最多4條SSD。也支援最高128GB的DDR5或ECC DDR5記憶體。另對Intel Speed Optimize和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進行更新,讓玩家將能夠對E-Core小核心進行超頻! Intel表示Core i9-12900HX的效能將能夠大幅度超越AMD的Ryzen 9 6900HX、蘋果的M1 MAX,例如從展示的數據圖表來看,Core i9-12900HX的多核效能比AMD要高出約64%;在3D創作程式Blender中,Core i9-12900HX可以比M1 MAX省下近90%的運算時間。 另外,Intel特別強調12代處理器在多功方面的優勢,官方已Unreal Engine 5 + Blender的同步工作流程作為示範,Core i9-12900HX在Unreal Engine 5進行材質與貼圖渲染的速度比Core i9-11980HK快上4倍,且Blender中進行的3D模型渲染也要再快上1.7倍。 目前Intel已經處理器發貨給各家下游廠商,加上COMPUTEX 2022也將在月底登場,相信玩家們應該很快就會知道有關新一代筆電產品的進一步資訊了。 ★快來追蹤/加入我們!!! FB玩家社團: Instagram頻道:
最多人點閱
- 洋垃圾神器,Xeon E5-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!
-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,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
-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,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-2670神器級處理器!
- 捉對廝殺:AMD Ryzen 2200G/2400G VS Intel Core i3-8100/i5-8400
- 不讓Z490專美於前、Intel 400系列入門選項,BIOSTAR RACING B460GTQ主機板開箱
- 洋垃圾戰神,5999元買14核心28執行緒Xeon E5-2683v3神器級處理器!
- SUPERMICRO SUPERO M12SWA-TF伺服器主機板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實戰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3995WX為究極效能而生!
- AMD Ryzen 5 1600X實測開箱,6核心12執行緒戰神處理器再顯鋒芒!
- 搭載USB 3.2 Gen 2x2和2.5GbE LAN、入門玩家最佳選擇,MSI MAG Z490 TOMAHAWK主機板開箱
- 太極撥10核、「十力」不容小覷,ASRock Z490 TAICHI主機板效能測試
- Intel Pentium G4400實測開箱,「非K超頻」3.3GHz狂飆4.4GHz!
- AMD CPU與超輕巧ITX小板輕鬆配:華碩 ROG STRIX B450-I GAMING ft. Ryzen 3 3300X